同类文章: https://www.meipian.cn/2o6c1cxd
比病毒传播更可怕的,是恐慌情绪的传播。
“新冠肺炎”(NCP)爆发已一个多月了,“战疫”进行到现在已经进入到“攻心战”阶段,病毒带来的“情绪破坏效应”,已经开始大于病毒本身的破坏力。
其实很多事件带来的破坏,往往都是情绪蔓延导致的,比如金融危机中很多银行和公司的破产,往往都是因为一个负面消息的突然爆发,引发了人们的挤兑潮,形成了“羊群效应”,结果导致多年基业毁于一旦。
更何况现在是互联网时代,信息传播越快,“情绪传播“也就越迅速,带来的“羊群效应”就越瞬时,随时一触即发。所以我们不仅要防病毒,更要学会应对恐慌情绪,从而疏通我们的心理。
上个世纪初,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,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有一些病人因头痛、精神疲倦等,每隔28天就来治疗一次。于是他们就将28天称为“情绪定律”。
情绪定律说明人们的心理变化是有周期的,生命本来就是有节律的,就像我们人体的生物钟一样,它是一种生命作息的节奏。
一个完整的情绪周期,分为四个阶段:这次病毒的潜伏期是14天,那么情绪传播也是以14天为一个阶段,四个阶段就是一个完整周期。
第一个14天(1月23日~2月5日)
观望期——六神无主
前面7天,绝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春节欢乐的气氛当中,每天打游戏、刷抖音、追网剧,微信群里还有各种拜年、抢红包,各种流行段子。
而后7天,忽然爆发的疫情消息,让很多人的神经开始绷紧,大家关注点开始转移到了疫情上,紧张情绪开始蔓延,有人每天甚至刷7~8个小时的手机,朋友圈、微信群、社交媒体上充斥的全是疫情的相关内容。
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慌乱,大家两眼一懵,生活节奏全被打乱。慌乱中的人们,不知道如何是好,就开始囤货,所以这几天掀起了好几轮抢购潮,抢口罩,抢双黄连口服液,抢84消毒液等等。
当然,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,以为小题大做,很快就会过去。而随着春运开始陆续返程,真正让人恐惧的还在后面。
第二个14天(2月6日~2月19日)
恐惧期——至暗时刻
随着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持续增加:从原来的每天增加几百例,到现在的每天增加3000例以上,确诊人数总量已经达到34621人,死亡人数也已经超过2003年的非典,这让人们更加恐慌。
而且随着各地区关于延迟复工、延迟开学的政策陆续公布,大家的工作节奏也被彻底打乱,恐惧心理逐渐演变为一种焦躁的心态,由于人们已经在家里憋了十几天,脾气变的越来越暴躁,很多家庭甚至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而开启“河东狮吼”模式,“吼老公”、“吼老婆”、“吼孩子”,人人都被逼成了“闲疯帝”。
这个阶段将是整个战疫的“至暗时刻”,也是最微妙的时期,尤其对心理脆弱的人来说,这个时候身体稍微有一丝变化就会产生心理暗示,出现过度担心,比如反复测量体温,乱吃各种药物,人的精神越恐慌,身体就越敏感,越容易产生各种不适,所以这个阶段几乎是人人自危。
越是在关键时刻,我们越需要淡定,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内心强大究竟有多么重要,未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,有一个健康的心理,时刻充满正能量,远比拥有其它技能要重要的多。
第三个14天(2月20日~3月4日)
压抑期——临界突破
这个阶段确诊病例、死亡人数依然会不断增加,但是上升的趋势会下降,我们都明白疫情再过一段时间就会结束。然而,我们现实压力却与日俱增,因为工作被耽搁的太多了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各种房贷、车贷、信用卡还款的压力不断叠加;对于创业者/企业主来说,必须考虑如何挽回损失,如何支付员工工资,如何偿还贷款利息等等。
部分心理承受力弱的人会选择缴械投降、破罐破摔,“快活不下去了”,“真的不想活了”,“反正死的不是我自己”等等,这一阶段,才是本次疫情当中最难熬的阶段……
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:一切希望都在拐点,这次疫情的拐点就在这个阶段,如果你疏忽大意,萎靡不振,之前所有的努力将付之东流。如果你背水一战,勇于抗争,逐个解决问题,反而有可能顺势反弹,乃至弯道超车。
过了这道坎,就是真英雄;过不了这道坎,就成了本次疫情的牺牲品!
第四个14天(3月5日~3月18日)
曙光期——黎明到来
随着气温的回升,越来越多的地方暖意融融,病毒离我们也越来越远,很多地方开始解除隔离,成为本次战疫的“解放区”。
此时我们会大面积恢复生产,这时我们最核心的任务是灾后重建,是恢复信心,是经济走向正轨。
凡是挺过来的公司都会借助疫情完成转型升级,凡是逆势成长的人都会增加与时俱进的能力,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。
特别在惊蛰之后,我们将看到新的曙光,重燃希望的火焰!
有时世界就是这么神奇,顺风顺水的时候,我们只能一条路走到黑。偶尔的困境,反而让我们警醒,促使我们蜕变。
困境使人成长,绝境使人醒悟。泰戈尔说,“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。”凡是能坚持到这里的人,都会得到这个时代最好的祝福。
中华民族自古就多灾多难,但我们从没有被打倒过,反而每经历一次灾难,就增添一份顽强。
以上就是一个情绪周期的四个阶段:
1:观望期——六神无主
2:恐惧期——至暗时刻
3:压抑期——临界突破
4:曙光期——黎明到来
这也可以称之为情绪定律,从我们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为止,“情绪定律”一直在伴随着我们。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规律,才能战胜自己。因为人生最强大的对手,其实是自己。能战胜自己的人,才是最了不起的人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
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
这次疫情也是一个“悟道”的绝佳机会,让原本忙碌的脚步停下来,让原本浮躁的心静下来,自省自察。将我们过往对环境的破坏、对教育的缺失、对家庭的忽视、对自然的藐视,实现一次系统性的纠偏过程,从而走向平和。
《大学》里说: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我相信这次疫情是人们的一个分水岭:一部分人会变得更加空虚焦虑,找不到定位,然后被淘汰;另一小部分人将通过安静与沉淀获得了境界上的提升,实现自我超越。
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是社会的大洗牌,有的人将下地狱,有的人会上天堂。
当然,这次疫情也是商业的分水岭:中国经济将实现真正的B2B(Back to Basic), 回归基本点,摒弃花哨的商业模式,远离痴迷的金融杠杆,回归价值本身。
众志成城,多难兴邦,我们终将赢得这场人类历史上,参战人数最多、影响面积最大、死亡率最低的“抗疫战争”!
这场战疫胜利之后,中国将成为世界上“免疫力”最强的国家,同时也是世界上“凝聚力”最强的国家,从而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。
最后给大家看一张图片:
二战初期的欧洲,几乎被纳粹的阴影所笼罩,整个北半球只有英国这一盏微弱的、随时都可能熄灭的火光,但即使是这样,丘吉尔也坚定的维护着这星星之火,让它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顽强的燃烧。
丘吉尔在发表演讲时,他打着“v”型手势向听众致意,会场顿时安静下来。又过了一分钟,他幽默地语重心长地说了这个字:
Never
never
never
never give up!
(永不放弃)
面对疫情,团结一致,绝不放弃,胜利终将属于中国人民!
陈春花:面对疫情调适自我的“四心”每一天我们都在刷朋友圈,每一时我们都挂念着疫区的情况,每一刻都为坚守在各个现场岗位的人们祈祷平安,每一时都希望奇迹发生,疫情早些出现拐点……
我们在疫情背景之下生活,就要努力做自我调适,因为守护好每一个自我,也是打赢这场疫情战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。
我也在自我调适之中,因此想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。需要说明的是,我不是心理学家,只是个人的做法,仅供阅读,相信大家会有对自己更有效的自我调适方式和方法。我的自我调适方式,是要求自己做到“四心”:同理心、平常心、积极心、信心。
01 同理心
在这一段时间里,每个人要经历和要面对的情况都不同,所承受的压力也完全不同,所以特别需要同理心。
同理心就是泛指心理换位、将心比心。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、把握与理解。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、换位思考、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。
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,我们如何设身处地地去理解疫区的困难,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,如何尽可能减少对于疫情防控物资的使用,如何降低潜在的风险,如何理解特殊时期的特殊规定,如何不信谣、不传谣,都可以用同理心去帮助我们自己。
有学生发信息来说,感觉隔离在家里,时间长了有点闷了,但是如果用同理心去想想很多不能回家的人,也许闷的感觉就消失了。朋友圈流行一句话: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,只有在谁身上才知道那种当事人的滋味。我也同意这个观点,也正因为此,更需要锻炼我们的同理心,去设身处地,去想象此时疫区人们所承受的困难,这样我们才可以更理性地去做判断、选择和行动。
02 平常心
平常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,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态。“平常心是道”,是禅宗里常见的一句话。很多人寻找课程去学习、修炼,还有人专门拜师,想办法寻求一种方式来修得平常心。现在,不用去其他地方,也不用特别安排时间,现在就是修炼平常心的恰当时间。
如何修炼?让我想起一段禅。
僧问:“学人迷昧,乞师指示。”赵州云:“吃粥也未?”僧云:“吃粥也。”赵州云:“洗钵去!”其僧忽然有省悟。
这段禅字面的意思是,僧人问:“我迷惑暗昧,请师父指示。”赵州禅师说:“吃稀饭了没有?”僧人说:“吃了稀饭。”赵州禅师说:“去清洗钵吧。”僧人忽然省悟。
平常心的修炼,就如赵州禅师所明示的那样,自然而然,顺其自然。在你迷惑不清的时候,自然去做正在做的事情,专注于当下,既积极主动、尽力而为,又顺其自然。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,享受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带来的快乐,就会有平常心。
佛说,随缘、随变、随喜。对于生活而言,平常心就是专注过程,安在眼前之境,看淡得失,坦然接纳,积极应对;在细碎中窥见平常的意义,在淡然中获得心的自在。林清玄说:“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。”拥有了平常心,就可内观平静自性,就可以让我们拥有足够的力量承担挫折和痛苦。
03 积极心
熟悉我的人,知道我会常常对大家讲六和创始人说的一句话:凡事往好处想、好处做、就会有好结果。
2003年正是非典时期,我出任总裁职务,一上来就遭遇这个巨大的挑战,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工厂因为交通问题,生产无法正常安排;市场方面,我们是做农牧行业的,很多村口拦阻,无法下到市场;出口到日本的产品因非典直接被退回中国港口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创始人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帮助,我和六和的同事们,在积极配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同时,也展开了企业自我调整,也是因为非典,六和才完成了产品从完全出口转为出口和内销并举的双业务结构,并因此获得了100%的增长。这一切都是这句话所形成的积极心而达成的。
有积极心,遇到任何变化发生都可看到机会,对任何要做的事情,都愿意单纯去做,结果自然而成。不确定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机会与风险并存,所以对模糊性和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关键,控制风险也是一个基本的要求。
在我写这篇文章时,正看到朋友转来的一则新闻,湖北武汉“封城”第十一天,眉州东坡凯德1818店还在开着,为医护人员、记者免费供餐、送餐。总经理梁棣对记者说:“我们以前是餐饮,但突然疫情来了,没有生意了,那食材怎么办?我们就卖菜,在门店门口,搞一个便民平价菜站。老百姓可能不下馆子了,但大家还得吃蔬菜。”我在心里祝福他们的同时,也为他们这种积极心而感动。
他继续说:“我们权衡后,选择了开店,必须让员工有工作,让整个管理在有序的状态。但风险是,万一有员工感染了怎么办?这个也是我们比较担忧的,所以,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员工防控措施、餐厅防控措施等。”的确,这需要做好准备,随时应对及解决问题。但是也正如眉州东坡那样,他们具有积极的心态,就有能力去主动出击。
04 信心
人们都知道,越是在困难的时候,越要依靠信心。因为信心能够激发人的意志力,信心能够对自己正确评价后产生出一种坚定的自我信任感。信心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,它可以激励人们为自己做出选择并义无返顾地走下去。
信心所具有的强大力量,从其定义上就可感受。什么是信心?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愿望和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信任,所以这种“意志化”了的自我指的也就是信心。
所以,在武汉疫情极其复杂的环境里,最重要的,也是最首要的就是要有信心,要有必胜的信心。相信国家,相信医生,相信人民,相信自己。有了信心,就有了战胜困难的意志力。
在疫情面前,我们都要调适自我,共克时艰,一定打赢这场战役。